某施工单位承建某铁路客运专线双线隧道。隧道长度为2600m,起止里程为DK38+000~DK40+600。进、出口段浅埋,围岩为风化泥灰岩,岩体破碎,节理发育,裂隙水丰富,级别为V级;洞身DK39+100~DK39+500段围岩级别为II级,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工程部编制了隧道进口段施工方案,拟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经项目总工程师审查后,认为开挖方法不正确。
事件二:对出口段编制了《洞口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
事件三:II级围岩段喷射混凝土作业时,水泥使用矿渣水泥,混凝土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其搅拌时间为1min,喷射采用干喷工艺,分段分层喷射作业,后一层喷射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并且一次最大喷射厚度拱部为10cm、边墙为15cm,为了节约成本,部分使用了回弹料。
1.说明事件一中进口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方法不正确的理由。
2.指出图3中A和B所代表的施工工序名称。
3.针对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给出正确的做法。
4.根据背景资料,该洞口段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中应包括哪些安全技术措施?
下面()属于不合格水泥。
某施工企业承包了一段既有线铁路改造工程,内容有桥涵、路基和轨道等。工程开工后,该施工企业未经业主同意便把某桥涵顶进工程的施工任务分包给一家具有专业承包资质的公司施工。顶进施工过程中,造成运营线路发生行车安全大事故,并造成一次死亡2 人的事故。
问题
1. 施工企业将桥涵顶进工程分包出去是否合法?为什么 ?
2. 根据铁路建设质量事故的等级划分,其属于哪类事故?施工企业如何处理此次事故 ?
3. 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保证营业线上的桥涵顶进的施工安全?
对于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抗震多层砖房,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某市建筑公司承建的供毛公司职工培训楼工程,地下一层;地上十二层,建筑面积2400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划竣工日期为2006 年 8 月 8 日。2000 年 4 月 28 日,市建委有关经管部门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规范》〔JGJ59-99〕等有关规定对本工程进行了安全质量大检查。检查人员在询问工程经理有关安全职责履行情况时,工程经理认为他已配备了专职安全员,而且给予其经济奖罚等权力,他已经尽到了安全经管责任,安全搞得好坏那是专职安全员的事;在对专职安全员进行考核时,当问到《安经管检查评分表》检查工程的保证工程有哪几项时,安全员只说到了“目标经管”、‘施工组织设计” 两项; 检查组人员在质量检查时,还发现第二层某柱下部混凝土表面存在较严重的“蜂窝”现象。检查结束后检查组进行了讲评,并宣布部分检查结果如下: (1)该工程《文明施工检查评分表》、《“三宝”、“四口”防护检查评分表》 、《施工机具检查评分表》等分项检查评分表(按百分制)实得分分别为80 分、 85 分和 80 分(以上分项中的满分在汇总表中分别占20 分、10 分和 5 分);(2)《起重吊装安全检查评分表》实得分为0 分;( 3)汇总表得分值为79 分。
问题:
1.工程经理对自己应负的安全经管责任的认识全面吗?说明理由。
2.专职安全员关于《安全经管检查评分表》中保证工程的回答还应包括哪几项?
3.该工程的混凝土表面的“蜂窝”现象应该知何处理?
4.根据各分项检查评分换算成汇总表中相应分项的实得分。
5.本工程安全生产评价的结果属于哪个等级?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