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外国教会在华兴办幼稚园的实质及其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材料]
“幼稚之年,正就我围之时” ,“上帝之宝座,可藉教师之讲台而至者,藉儿童之游戏而亦至” 。
“欲定民主国民之根基, 除幼稚园外,无他术也; 欲使街巷顽童、 家中劣子,成为安分之小国民, 除幼稚园外,亦无他术能收效若是之速也” 。
一、设立幼稚园的实质
1、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
2、欧美国家在中国设立幼稚园,均通过教会来组织,这些幼稚园外国化严重,企图以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
3、另外宗教色彩浓厚,希望中国儿童从小就忠于基督,成人以后便可以服服帖帖地受洋人摆布。牧师梅因曾颇有把握地说,如果给他机会训练儿童一直到7岁,便可以保证使儿童以后对教会一直保持忠诚。
二、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大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以后教会办的幼稚园逐渐增多。
2、实施的是儿童未入小学前的学龄前教育,用日常儿童生活中耳、目、手等感官所能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予以感性知识的训练,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3、1922年中华基督教教育调查团的报告,基督教教会学校在“五四”运动前夕共7382所,其中幼稚园139所。女师1924年调查,全国有幼稚园190所,其中教会办的156所,占全国总数的80%。可见,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幼稚园的地位。这些幼稚园还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施加影响,造成幼稚园教育的“外国化”倾向。
4、西洋宗教式幼稚园,实行洋化教育,玩外国玩具,唱外国歌曲,孩子不过中国国庆节,却过圣诞节,甚至吃点心也要外国货。如此培养,无疑是训练小基督徒。但是它的教育容和教育方法,更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儿童在园生活是天真烂漫的,他们与保姆的关系也是比较融洽的。然而,这种幼稚园却难于与中国的蒙养院接轨,二者同时并进,几乎不发生关系,却是日本式的幼稚教育模式更容易被中国人吸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八年、九年。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