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材料,分析外国教会在华兴办幼稚园的实质及其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材料]

“幼稚之年,正就我围之时” ,“上帝之宝座,可藉教师之讲台而至者,藉儿童之游戏而亦至” 。

“欲定民主国民之根基, 除幼稚园外,无他术也; 欲使街巷顽童、 家中劣子,成为安分之小国民, 除幼稚园外,亦无他术能收效若是之速也” 。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一、设立幼稚园的实质

1、以基督精神奴化中国人的思想,培养高级治华代理人,是帝国主义在华兴办文化教育事业的终极目的。

2、欧美国家在中国设立幼稚园,均通过教会来组织,这些幼稚园外国化严重,企图以西方的物质文化生活方式征服中国儿童;

3、另外宗教色彩浓厚,希望中国儿童从小就忠于基督,成人以后便可以服服帖帖地受洋人摆布。牧师梅因曾颇有把握地说,如果给他机会训练儿童一直到7岁,便可以保证使儿童以后对教会一直保持忠诚。

二、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大约19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在中国沿海、开始兴办学前教育机构,以后教会办的幼稚园逐渐增多。

2、实施的是儿童未入小学前的学龄前教育,用日常儿童生活中耳、目、手等感官所能直接接触到的事物,予以感性知识的训练,为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3、1922年中华基督教教育调查团的报告,基督教教会学校在“五四”运动前夕共7382所,其中幼稚园139所。女师1924年调查,全国有幼稚园190所,其中教会办的156所,占全国总数的80%。可见,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幼稚园的地位。这些幼稚园还通过各种途径,对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施加影响,造成幼稚园教育的“外国化”倾向。

4、西洋宗教式幼稚园,实行洋化教育,玩外国玩具,唱外国歌曲,孩子不过中国国庆节,却过圣诞节,甚至吃点心也要外国货。如此培养,无疑是训练小基督徒。但是它的教育容和教育方法,更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儿童在园生活是天真烂漫的,他们与保姆的关系也是比较融洽的。然而,这种幼稚园却难于与中国的蒙养院接轨,二者同时并进,几乎不发生关系,却是日本式的幼稚教育模式更容易被中国人吸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八年、九年。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最近发展区

评价者应当主要考虑;教师所选择的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需要,是否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幼儿来说,教育内容是否为幼儿必须的,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幼儿是否愿意接受,属于()

A、评价活动的目标
B、评价活动的内容
C、评价活动的准备
D、评价活动的过程

结合教育实际,举例论述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在瑞典,招收O一6岁儿童,全年开放,大部分对儿童进行混合年龄编班的学前教育机构被称为()

A、日托中心
B、托管中心
C、学前教育中心
D、家庭日托

教师在一次活动中提出的经过活动计划或教案体现的目标是()

A、近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活动目标
D、远期目标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自考公共课
自考专业课
自考专业(小学教育)
自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自考专业(建筑工程)
自考专业(行政管理)
自考专业(社区护理)
自考专业(护理)
自考专业(英语)
自考专业(公共关系)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自考专业(法律)
自考专业(计算机应用)
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
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
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自考专业(教育管理)
自考专业(电子商务)
自考专业(国贸)
自考专业(营销)
自考专业(会计)
自考专业(金融)
自考专业(学前教育)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