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有三个主要特征,哪个正确 ()

A、气温随高度不变
B、气温湿度的水平分布均匀
C、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混合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天地有大旱,人间有真情。我国西南地区遭受的特大旱灾牵动着国人的心,全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行动为西南抗旱救灾献上一份力量。4月3日以大型公益晚会——《抗旱救灾我们在行动》,号召社会各界为灾区捐款献爱心,晚会共筹得善款及物资2亿7730万元(其中通过短信方式筹集善款368280元),各路明星齐聚现场,争当接线员。

(1)有人说,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请对这一看法加以评析。

(2)以大型公益晚会的方式筹集善款及物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对我们发展大众文化什么启示?

《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减价集常平米,多作馕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读史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AOPA驾驶证
理论
口试
地面站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