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金属活动性的实验课上,同学们把打磨光亮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在铝片表面看到有红色固体析出的同时,还看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写出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提出问题】该气体是什么呢?【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O2

猜想二: H2

猜想三: CO2

猜想四: SO2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_____.

【实验验证】

1 有同学闻了一下该气体,发现无气味,证明猜想四也不成立,理由是_____.

2 将产生的气体经验纯后,用导管导入到点燃的酒精灯火焰上,气体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实验结论】_____.

【反思与交流】 CuSO4溶液可能显_____性(填“酸”或“碱”或“中”).

【考点】 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4Q: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G5:书写化学方程式_____.

【分析】 根据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进行分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

根据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进行分析

根据氧气有助燃性,氢气有可燃性进行分析;

根据酸会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进行分析.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2Al+3CuSO4=3Cu+Al2(SO4)3、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二成立、酸.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如图所示,未装满水的密闭小瓶上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竖直细玻璃管,玻璃管内水柱高于瓶内水面,现用一根饮料吸管水平靠在玻璃管的上端吹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吹气前,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
B、吹气前,瓶内气体压强等于瓶外大气压强
C、吹气时,玻璃管中水柱升高
D、吹气时,玻璃管中水柱降低

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回答下列含碳元素物质的有关问题.

(1)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的排放量.

(2)检验CO2常用澄清石灰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作燃料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为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科学家将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有人说:“空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填“是”或“否”)_____,理由是_____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主要原因是_____.

(6)在工业上可利用CO和NaOH通过化合反应制备HCOONa(甲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吊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如轮胎上有很多花纹,是为了_____;吊起货物过程中,支撑臂和起重臂共同构成一个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吊车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要系好安全带,主要是为了防止_____带来的危害;用水作为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因为水具有较大的_____.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光的色散成因相同的是()

A、镜中的人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桌面苹果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月食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被放大镜放大的图案是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形成的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文综
理综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想品德
地理
生物
历史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