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的正义战争。抗战初期,在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最好的一次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长城抗战
C、平津会战
D、忻口会战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2012年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或多个)粒子共同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验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事物联系的主观性和偶然性
C、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D、物质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A、“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途径。2017年9月11日,我国首条由民营资本控股的高铁——杭绍台高铁项目在浙江杭州签约。该项目预计总投资超过400亿元。其中民营联合体占比51%,中国铁路总公司占比15%,各级地方政府合计占比34%。本项目坚持风险分担、利益共享原则,构建政府和社会资本都能接受的投资回报机制。这是我国发展所有制经济的一个典型案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

A、改善企业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
B、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C、发挥国有资本的带动力和影响力
D、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继2011年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己经形成之后,2014年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变化体现在

A、法治体系不仅仅是静态的法律文本,而且也是动态的法的实现过程
B、法治体系强调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C、法治体系既要有法律的制定,也要保证法律的落实
D、法治体系不仅有法律规范体系,还包括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教育学
心理学
政治理论
英语二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