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A、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
B、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C、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
D、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A说法错误。凶器是在性质上和用法上足以杀伤他人的器物,凶器必须是用于杀伤他人的器物,与犯罪工具不是等同概念。选项A中的汽车是犯罪工具,不是用于杀伤他人的凶器。

选项B说法错误。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要求行为人对物使用暴力,甲取得财物不是基于对物暴力,而是采用平和手段窃取的,应成立盗窃罪,不成立抢夺罪。

选项C说法错误。《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第(2)项规定,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据此可知,

选项C中的甲应该成立抢劫罪,而不是抢夺罪。

选项D说法正确。毒品也具有经济价值,也属于财物,对其进行抢夺的,也成立抢夺罪。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以下不属于奥苏伯尔所定义的意义学习的是()

A、代表性学习
B、发现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在初中生想象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无意想象
B、视觉想象
C、有意想象
D、听觉想象

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意义。

2010年我国平均人口为133770.5万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02万元。计算该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

1842年,马萨诸塞州的教育督察长霍拉斯·曼访问欧洲归来,撰写了一本著名的()

A、《关于普鲁士公立教育情况的报告》
B、《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
C、《欧洲大陆的学校》
D、其他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宪法
刑法
民法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