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即使没有牟利目的,也成立贩卖毒品罪
B、为便于隐蔽运输,对毒品掺杂使假的行为,或者为了销售,去除毒品中的非毒品物质的行为,不成立制造毒品罪
C、甲认为自己管理毒品不安全,将数量较大毒品委托给乙保管时,甲、乙均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行为人对同一宗毒品既走私又贩卖的,量刑时不应重复计算毒品数量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毒品数量超过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的,对托购者、代购者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代购者从中牟利,变相加价贩卖毒品的,对代购者应以贩卖毒品罪定罪。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无论是否牟利,都成立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但不必然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选项B正确。造毒品一般是指使用毒品原植物而制成毒品。如果为了便于隐蔽运输、销售、使用、欺骗购买者,或者为

了增重,对毒品掺杂使假、添加或去除其他非毒品物质,不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

选项C正确。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持有不要求是直接持有,介入第三者时,也不影响持有的成立。如行为人认为自己管理毒品不安全,将毒品委托给第三人保管时,行为人与第三人均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选项D正确。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行为人对同一宗毒品实施了两种以上犯罪行为并有相应确凿证据的,应按照所实施的行为性质确定罪名,毒品数量不重复计算,不实行数罪并罚。

本题选项A、C、D的依据都来源于《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哪些选项不构成犯罪中止?()

A、甲收买1名儿童打算日后卖出。次日,看到拐卖儿童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偷偷将儿童送回家
B、乙使用暴力绑架被害人后,被害人反复向乙求情,乙释放了被害人
C、丙加入某恐怖组织并参与了一次恐怖活动,后经家人规劝退出该组织
D、丁为国家工作人员,挪用公款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4个月后主动归还

甲男(15周岁)与乙女(16周岁)因缺钱,共同绑架富商之子丙,成功索得50万元赎金。甲担心丙将来可能认出他们,提议杀丙,乙同意。乙给甲一根绳子,甲用绳子勒死丙。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均触犯故意杀人罪,因而对故意杀人罪成立共同犯罪
B、甲、乙均触犯故意杀人罪,对甲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对乙应以绑架罪论处
C、丙系死于甲之手,乙未杀害丙,故对乙虽以绑架罪定罪,但对乙不能适用“杀害被绑架人”的规定
D、对甲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对乙以绑架罪论处,与二人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并不矛盾

辩护人的责任是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如下证明意见()。

A、被告人有罪
B、被告人无罪
C、被告人罪轻
D、被告人应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

下列各选项中,哪些属于民法上的孳息?()

A、出租柜台所得租金
B、果树上已成熟的果实
C、动物腹中的胎儿
D、彩票中奖所得奖金

梁某与好友强某深夜在酒吧喝酒。强某醉酒后,钱包从裤袋里掉到地上,梁某拾后见钱包里有5000元现金就将其隐匿。强某要梁某送其回家,梁某怕钱包之事被发现,托辞拒绝。强某在回家途中醉倒在地,被人发现时已冻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梁某占有财物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梁某对强某的死亡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D、梁某对强某的死亡不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宪法
刑法
民法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