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甲醉酒驾车将行人乙撞死,急忙将尸体运到X 地掩埋。 10 天后,甲得知某单位要在X 地施工,因担心乙的尸体被人发现,便将乙的尸体从X 地转移至 Y 地。在转移尸体时,甲无意中发现了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此后,甲持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 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 余元。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交通肇事罪
B、侵占罪
C、信用卡诈骗罪
D、诈骗罪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本案中,甲醉酒驾车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同时将行人乙撞死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因此,A项说法正确,应选。《刑法》第19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四)恶意透支的。本案中甲用乙的身份证和信用卡,用乙的名义从银行柜台将乙的信用卡中的5万元转入自己的信用卡,并以乙的身份证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8000余元的行为,属于《刑法》第196条规定中的“(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的情况,因此,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与诈骗罪属于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因此,此处属于法条竞合关系,甲同时也可以构成诈骗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在以下犯罪形态中,行为人实施了数个行为的有()。

A、结果加重犯
B、继续犯
C、连续犯
D、吸收犯

欣欣在高某的金店选购了一条项链,高某趁欣欣接电话之际, 将为其进行礼品包装的项链调换成款式相同的劣等品(两条项链差价约3,000 元)。欣欣回家后很快发现项链被“调包”,即返回该店要求退还,高某以发票与实物不符为由拒不退换。关于高某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构成盗窃罪
B、构成诈骗罪
C、构成侵占罪
D、不构成犯罪,属民事纠纷

吴某和李某共有一套房屋,所有权登记在吴某名下。2010年2月1日,法院判决吴某和李某离婚,并且判决房屋归李某所有,但是并未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3月1日,李某将该房屋出卖给张某,张某基于对判决书的信赖支付了50万元价款,并入住了该房屋。4月1日,吴某又就该房屋和王某签订了买卖合同,王某在查阅了房屋登记簿确认房屋仍归吴某所有后,支付了50万元价款,并于5月10日办理了所有权变更登记手续。下列哪些选项是准确的?()

A、5月10日前,吴某是房屋所有权人
B、2月1日至5月10日,李某是房屋所有权人
C、3月1日至5月10日,张某是房屋所有权人
D、5月10日后,王某是房屋所有权人

张某与王某系邻居,但双方经常为琐事争吵,因而结仇。张某因心脏病死后, 其子女依当地风俗土葬了张某。 王某因对张某依然怀恨在心,某日,王某偷偷进入张某墓地,将张某的遗体毁坏以泄恨。张某的子女得知后,十分痛苦,并将王某诉至法院。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王某的行为属于不道德的行为。应受道德谴责,但不应承担法律责任
B、由于张某已死亡,不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故王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行为
C、张某的子女有权要求王某赔偿损失,包括精神损害
D、王某的行为构成对张某身体权的侵害,应承担侵权责任

行为人基于一个犯罪意图所支配的数个不同的罪过,实施一个危害行为,而触犯两个以上异种罪名的犯罪形态叫()。

A、牵连犯
B、吸收犯
C、想象意合犯
D、异种数罪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宪法
刑法
民法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