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行为应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A、甲系某村民小组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据为己有,数额达到5万元
B、乙为村委会主任,利用协助乡政府管理和发放救灾款物之机,将5万元救灾款非法据为己有
C、丙是某国有控股公司部门经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5万元公款非法据为己有
D、丁与某私营企业的部门经理李某内外勾结,利用李某职务上的便利,共同将该单位的5万元资金非法据为己有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贪污罪也是一种职务侵占的行为,单从行为方式上难以将二者区分开来,关键在于主体方面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的解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了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在从事哪些工作时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解释如下: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协助人民政府从事下列行政管理工作,属于刑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的“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一)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二)社会捐助公益事业款物的管理;(三)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四)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五)代征、代缴税款;(六)有关计划生育、户籍、征兵工作;(七)协助人民政府从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人员从事前款规定的公务,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挪用公款、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构成犯罪的,适用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和第三百八十三条贪污罪、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第三百八十五条和第三百八十六条受贿罪的规定。根据上述规定可知,A项中甲构成职务侵占罪,B项中的乙构成贪污罪。《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C项中,丙不是国家公务人员,因此,不满足贪污罪的主体要件,丙应该构成职务侵占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D项中,丁应该构成职务侵占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政府债务收入与税收相比较,具有的特殊性有()。

A、政府债务收入不是国家经常性财政收入
B、政府债务收入具有偿还性
C、政府债务收入认购具有强制性
D、政府债务收入需还本付息
E、政府债务收入发行具有固定性

期末进行试算平衡时,全部资产类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应当等于其贷方发生额合计。

某企业因流动资金紧张,借入银行借款1000000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两年。

要求:(1)作出借入款项时的会计分录。

(2)若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每年末预提利息,作出相关会计分录。

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规律对市场中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支配作用主要是通过()表现出来的。

A、价格运动
B、交易规模
C、交易范围
D、交易方式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宪法
刑法
民法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