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 2 月 17 日 15 时许, H 省 W县某建筑公司承建的某发电厂一期工程3#机组冷却塔施工现场发生一起高处作业坠落事故,造成7 人死亡。
事故发生过程:
某发电厂一期工程项目经S 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建设。由S 省某电力建设公司中标建设,其3#机组冷却塔工程分包给H省 W县某建筑公司承建,s 省某工程监理公司进行工程监理。由于不具备冬季施工条件,该工程已停止作业,停止作业时间为事发前一年10 月 15 日至事发当年3 月 1 日。
2 月 16 日下午 16 时, H 省 W县某建筑公司分包承建的发电厂一期工程3#机组冷却塔施工项目执行经理在未得到总包许可的前提下,带领所属施工人员来到工地。17 时.组织所属施工人员进行体检、照相,准备办理“安全上岗证”,进行3#冷却塔井架吊桥平台拆除作业前的准备。
2 月 17 日上午, H 省 W县某建筑公司现场负责人安排施工班长组织拆除作业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当日下午13 时许,班长王某在施工现场组织了班前会,交待了施工操作规程后,带领11 名工人沿井架爬梯步道上到井架吊桥平台,进行平台下降作业。建设工程教育网信息
冷却塔吊桥平台是冷却塔施工的高空运料平台,由前桥、后桥两部分组成,连接方式为伸缩式,其中前桥共分为四节,根据施工需要可以伸缩。整个吊桥平台靠11 个倒链拉结在竖井架上,吊桥降落施工时,受力的手拉倒链应同时匀速降落,且受力倒链与备用倒链依次倒换。15 时许,吊桥平台下降1m后(总高度为 46.25m )。根据下降距离,需要调整倒链。
此时在可伸缩的前桥平台左端的操作工张某在没有使挂设的备用倒链受力的情况下,就将受力倒链解掉,使平台前桥前端两侧倒链受力不均,造成前桥平台失去平衡。按操作规程要求,吊桥平台拆除前应先将前桥收缩起来,由前向后逐步收缩,最后用倒链封死,然后将平台降至底部。
此次作业前,四节吊桥只收缩两节半,还留一节半在外,未全部收缩进来。在班长的指挥下又有4 人赶到前桥左端,在没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去拉升倒链,造成倾斜加剧,前桥自重和动荷载及相应的力将作为滑道用的首桥槽钢下翼冲击变形,前桥掉出轨道,班长王某等7 人从高处坠落,当场死亡5 人,重伤 2 人。
施工现场地面人员发现情况后,紧急呼叫120,与该单位车辆一起立即将坠落人员送至市人民医院抢救,至当日 16 时 40 分,重伤 2 人经抢救无效先后死亡。这起事故的经济赔偿为平均每位死者16.5 万元,重伤 2 人的抢救费用为3.6 万元,事故造成停工经济损失为80 万元。
问题:
1.这起事故掼失多少工作日?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万元?
2. 请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分新该事故发生的原因?
3.为避免此类事故发生,应采取哪些措施?
1、(1)这起事故损失的工作日为6 000×7 = 42 000 (工作日)。
(2)直接经济损失为16.5×7+3 6=119. 1(万元)。
2、(1)技术方面
①在前桥平台左端拉倒链的操作工张某,在平台下降1 m 后,在没有使用备用倒链的情况下,拆卸了受力倒链,造成吊桥前桥失衡、倾斜、脱轨。
②此次作业前,四节吊桥只收缩两节半,还留一节半在外,未全部收缩进来,导致工人站在前桥作业。
③班长王某在组织现场施工时,未严格按照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指挥,对于张某的操作失误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2)管理方面
①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在该工程复工前,未向总包单位报批井架拆卸方案,属违规开工。同时,该负责人违章指挥,安排没有取得高空作业证的工人上岗作业。
②H省 W县某建筑工程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企业安全培训教育工作不力。
③施工前未按规定由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将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做出书面技术交底,并由双方签字认可。
④总包单位和监理公司对H 省 W县某建筑工程公司进人工地后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查,对其未办理有关手续、没有及时制止擅自开工和进行有效监督,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管理原因
3、(1)施工现场的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加强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尽快健全和完善各级各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
(2)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职工进行建筑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各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
(3)禁止未经培训人员上岗作业。(4)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结果要记录在案
暂无解析
某公司经营危险化学品,拥有一个危险化学品库区和一个零售门市部。危险化学品库区分为东、西区两个部分,东区储存甲、乙、丙类危险化学品,西库区为普通商品仓库和配套的辅助用房。库区总占地面积11000m2,总建筑面3400m2,建筑物均为石混结构
问题:
1.在丙酮库房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火灾爆炸事故发生?
2.当部分危险化学品发生火灾后,灭火时的一般注意事项有哪些?
2014年12月20日18时,66号高速公路因降雪封闭,21日7时重新开放。9时该高速公路Y路段M隧道内距入口20m处,一辆以60km/h速度自西向东行使的空载货车,与前方缓行的运输甲醇的罐车发生追尾碰撞罐车失控前冲碰撞隧道内同方向行驶的小客车,造成连环追尾事故事故发生后,甲醇罐车押运员甲从右侧门下车走到车后,发现甲醇罐车尾部防撞设施损坏,卸料管断裂,甲醇泄漏,为关闭卸料管根部球阀防止甲醇进一步泄漏,甲要求司机乙向前移动车辆,该车重新启动向前移动1m后停止,司机乙熄火下车走到车身左侧罐体中部时,发现地面泄露的甲醇已经起火燃烧,并形成流淌火,迅速引燃前后车辆,事发时受气象和地势影响,隧道内气流由西向东流动,且隧道东高西低,形成烟囱效应,
甲醇和车辆燃烧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迅速迅速在隧道内向东蔓延,继而在隧道内引起大火和浓烟,事故烧毁隧道内车辆12辆,造成25人死亡,6人受伤,隧道受损严重。事故调查发现:甲醇罐车由轻型货车改装而成,车辆整备质量2.76t,核定载货量2.24t,实际装载甲醇3.7t,司机乙持大货车驾驶证,驾驶证在有效期内,押运员甲为临时用工人员,空载货车为D物流运输公司零担货车,车辆和驾驶员手续齐全,均在有效期内,事发时,因长时间封路等待,零担货车驾驶员丙疲劳驾驶,未及时注意到前方路况变化,导致追尾碰撞。甲醇罐车隶属E公司,该公司自
2014年6月开始一直使用改装车运输甲醇。E公司为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无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资质,该公司共有员工15名,其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名,由公司出纳兼任。该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丁,丁上一次接受安全生产培训时间为2012年12月。E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员工从未接受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培训。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指出E公司哪些人员应通过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
2.简述甲醇罐车被追尾碰撞后,甲、乙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简要说明该起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的主要内容。
4.指出E公司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991年5月30日凌晨,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田边管理区盆岭村个体户(挂名集体)王某一、王某二两对夫妇办的兴业制衣厂(来料加工企业),发生特大火灾,全厂付之一炬,造成72人死亡,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1989年期间,王某两对夫妇自筹资金建成一幢四层楼的厂房。同年11月以王某二之名签领营业执照开办石排镇兴业制衣厂,并与香港三裕公司签订来料加工协议,生产塑料雨衣。此后,在招收工人、生产、管理等方面都由王某一负责。投产后,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楼,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5月20日,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后扔下烟头引燃易燃物。当日凌晨4时20分左右,厂一楼突然起火,存放在楼层的大量生产原料PVC塑料布和成品雨衣7万多件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并封住了这幢四层楼厂房的惟一出口。楼内既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消防器材,亦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还将很多门、窗都用铁条焊死,造成工人扑火无力,逃避无门。浓烟烈火沿着楼梯和电梯井筒道大量窜入三、四层楼的工人宿舍。当时许多工人正在该楼内熟睡,没等醒来或还不知这里发生什么事情,就被熏死或烧死,最终造成64人直接熏死烧死,55人从窗口跳楼逃生。逃生人员中,两人当场摔死,6人摔伤、烧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共计造成72人死亡。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责任者、整改措施。
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人,为减员增效,2009年3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350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人承担。
2010年5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2010年5月,甲找C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KG-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2010年11月6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7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位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人死亡、4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2、指出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天津创业化工厂是一家生产六溴-2,4-二硝基苯胺的村办企业。该厂只有一座大厂房,内分3个车间;东车间生产中间产品2,4-二硝基苯胺,中间车间为备料车间,堆放着一袋袋强氧化剂氯酸钠、溴化物和2,4-二硝基苯胺。1996半1月26日下午4时,有人发现该厂厂房中部的窗户冒出黑烟,大声喊救火,正在厂办公室的厂长和宿舍里的职工以及附近村民都赶来救火。他们发现是备料车间的氯酸钠冒烟,于是从离厂房约十几米的废水塘里拎水灭火,泼了几桶后无效,厂长便叫人赶快运沙子灭火,没等沙子运到,只听两声巨响,一股黑烟直冲天空,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厂房被夷为平地,前来救火的工人和村民死亡19人,受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
请分析事故原因以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