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内容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资、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物质、教育手段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
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
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
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
甲恳求国有公司财务主管乙,从单位挪用10万元供他炒股,并将一块名表送给乙。乙做假账将10万元交与甲,甲表示尽快归还。20日后,乙用个人财产归还单位10万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勾结私自动用公款,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B、乙虽20日后主动归还10万元,甲、乙仍属于挪用公款罪既遂
C、乙非法收受名表,构成受贿罪
D、对乙不能以挪用公款罪与受贿罪进行数罪并罚
A、代理人超越代理权限签订的合同
B、当事人双方协商同决解除的合同
C、当事人一方不能履行义务的合同
D、采用协迫、欺诈手段签订的合同
A、按照体系解释,刑法分则中的“买卖”一词,均指购买并卖出;单纯的购买或者出售,不属于“买卖”
B、按照同类解释规则,对于刑法分则条文在列举具体要素后使用的“等”、“其他”用语,应按照所列举的内容、性质进行同类解释
C、将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行为,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属于当然解释
D、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