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陶渊明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陶渊明在诗中将日常生活诗化,他真正从事农业劳动,自食其力,以此为心安。一天劳作之后,在自己的屋檐下,洗干净手脚,喝点小酒,颇自得其乐。因崇尚自然,安贫乐道,他只愿“躬耕非所叹”,长保这样的生活旨趣。从来世家子弟都轻视体力劳动,陶渊明却志在不同,有一种自食其力、回归自然的追求。

(2)陶诗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不止是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也是一种人生方式。(3分)陶诗中的苦与杜甫诗中的苦不同,贫苦是“过滤”了的、审美的,给人的感觉也就不是那么“苦”,而是“苦中有乐”。(3分)

(3)陶渊明因其品格情操及他所代表的闲情文化与有高度文化素养的文人心理相契合,得到历代文人的认同与向往。在一定程度上陶渊明成为传统文化中淡泊超越的一种精神象征。(2分)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是

A、启蒙文学
B、“狂飙突进”
C、浪漫主义文学
D、古典主义文学

中国文学的三大传统不包括()

A、《诗经》
B、《楚辞》
C、乐席
D、小说

简析《离骚》中忧愤的内涵。

曹丕的《燕歌行》是

A、四言诗
B、五言诗
C、七言诗
D、散文

关于“新乐府运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李白和桂甫为代表
B、以反映民生疾苦为诗歌内容
C、运用浅显平易的语言
D、以乐府形式为其重要艺术特征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中小学教育管理
中外文学作品导读
中外教育简史
小学科学教育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小学语文教学论
小学数学教学论
小学教育心理学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小学班主任
现代教育技术
美育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
科学.技术.社会
教育原理
汉语基础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比较教育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