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及其对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可变性的影响。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语言符号的语言形式和所表示的意义之间的联系是约定俗成的,其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汉语的“书”叫shū,英语的“书”叫book,这没有什么理据可讲。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只是就单纯的初始符号而言的,复合符号是由单纯的初始符号人为地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因此原则上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凳”为什么叫“凳”,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因为这是一个单纯的初始语言符号;可是“长凳”为什么叫“长凳”就不完全是任意的。

(2)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强制性。语言符号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个人是无法随意改变的。社会的约定俗成决定语言符号对使用者而言必然具有强制性。如果个人能够任意改变语言,互相就听不懂了,语言也就根本上丧失了交际工具的作用。例如,汉语“人”“车”“我”等基本词的音义结合,社会约定俗成之后,是不能朝令夕改,由个人随意变更的。

(3)任意性决定语言符号具有可变性。正因为语言符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音与义之间是能够变化的。例如汉语的“脸”原指两颊的上部,后来指整个面部,人的脸没有变,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却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任意性,这样的变化就不会发生。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名词解释:元辅音分析法

名词解释:外语教学的听说法

“你今天怎么来呢?”这句话,如问“来”的方式,重读形式是()

A、“你”重读
B、“今天”重读
C、“怎么”重读
D、“来”重读

下列各句,经过停顿能够区别歧义的是()

A、大家准备起来了
B、我们五个人一组
C、反正确是少数人
D、她们要学习文件

下列关于“语法规则”的概念,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说话时共同遵循的对语言结构的语感
B、语言学家对语言结构所做出的归纳和说明
C、政府有关部门对语言结构做出的强制规定
D、典范的文学作品中语言结构的表示形式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学概论
心理学
写作一
现代汉语
文学概论
外国文学作品选
外国文学史
普通逻辑
美学
教育学一
古代汉语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