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的。(2)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①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②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③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能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而且能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3)舒茨认为,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都可以转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而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种情况,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倾向就可以被划分为六种。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人格特质说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马斯洛
B、舒茨
C、奥尔波特
D、弗洛伊德

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的意识状态是()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认识到目标与当前状态之间存在的差异,想出某种办法来减小这个差异的方法是()

A、算法式
B、手段—目的分析法
C、爬山法
D、逆向工作法

有关从众的研究发现:判断作业的难度较高,所呈现的刺激模糊不清时,个体顺从社会压力的倾向就会()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难以确定

用科学方法编制了智力测验的第一人是()

A、比内
B、推孟
C、韦克斯勒
D、高尔顿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学概论
心理学
写作一
现代汉语
文学概论
外国文学作品选
外国文学史
普通逻辑
美学
教育学一
古代汉语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