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隐《无题》诗云: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请以此诗为例,说明审美理解的多义性特点。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由于审美对象中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并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因而对其的理解也不可能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而必须通过渗透着理性因素的直观活动来进行。与抽象的逻辑推理相比较,这种直观活动看似更加具体,实际上却更加模糊和含蓄,所把握到的意义也显得不够确定,却意蕴丰富,回味悠长。这种现象在艺术欣赏中经常出现,以致引起人们的许多争议。

(2)商隐无题诗的艺术魅力是毋庸置疑的,读来也显得意味深长。但它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对此人们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两情相悦、至死不渝的爱情?还是聚少离多、变幻莫测的人生况味?似乎都有其根据,但又都缺乏明确的证据。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从审美活动的逻辑过程看,审美体验必将把人引入()

A、澄明之境
B、道德至境
C、智慧至境
D、美幻之境

达尔文认为人的审美发生于()

A、人的精神追求
B、人的道德观念
C、人的生物学本能
D、人的社会意识

简述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精神存在的特征。

悲剧给人带来了强烈的审美愉悦,使人能够()

A、以悲为美
B、化悲为美
C、不以己悲
D、以喜为美
E、以丑为美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美育”一词最早出现于()

A、庄周《庄子》
B、孔子《论语》
C、勰《文心雕龙》
D、徐幹《中论·艺纪》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学概论
心理学
写作一
现代汉语
文学概论
外国文学作品选
外国文学史
普通逻辑
美学
教育学一
古代汉语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