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利用光具座、两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10cm、20cm)、光屏、蜡烛、火柴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中将其中一个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蜡烛、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他选择的焦距为_____cm的凸透镜;

(2)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移向蜡烛,光屏上会再次出现清晰的倒立、_____的实像;

(3)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像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选填“高”或“低”),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棉花是荆门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下列有关棉花种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早春播种后用地膜覆盖,是为了保持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种子提早萌发
B、移栽棉花幼苗时,根部带有土团的目的是防止幼根和根毛受损
C、棉花生长期要水肥充足,施肥的作用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有机物
D、选择阴天或傍晚移栽幼苗,可使蒸腾作用减弱,减少水分散失

如图所示,未装满水的密闭小瓶上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竖直细玻璃管,玻璃管内水柱高于瓶内水面,现用一根饮料吸管水平靠在玻璃管的上端吹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吹气前,瓶内气体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
B、吹气前,瓶内气体压强等于瓶外大气压强
C、吹气时,玻璃管中水柱升高
D、吹气时,玻璃管中水柱降低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1666年观察到了光的色散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光的色散成因相同的是()

A、镜中的人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桌面苹果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月食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被放大镜放大的图案是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形成的

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矿石粉碎
D、燃放烟花

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B代表系统或器官),请分析回答:

(1)食物中的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经过①过程,最终分解成氨基酸,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_____、胰液和肠液.

(2)进行图中③过程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3)A系统中有三种不同的血管,其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是_____(填血管名称).

(4)图中人体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通过排泄排出的途径有_____(用代号表示)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文综
理综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思想品德
地理
生物
历史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