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①,末俗纷坛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②,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989-1992年是中国公共关系的创立时期。()

公共关系总是处于特定的状态,其状态可通过公众对组织的了解程度,喜爱程度和支持程度去把握。()

“三论”的产生为政策科学的形成创造了历史条件,“三论”主要是指()。

A、矛盾论
B、控制论
C、系统论
D、信息论
E、实践论

董事会的决议通过时,应该有()。

A、1/2以上的董事出席,2/3以上的董事同意
B、2/3以上的董事出席,全体董事同意
C、1/2以上的董事出席,出席董事的过半数同意
D、2/3以上的董事出席,出席董事的2/3以上同意

公关活动的首要环节是()

A、公关策划
B、公关调查
C、形象设计
D、公关广告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政治
语文
英语
物理
文科综合
数学(文科)
数学(理科)
生物
历史
理科综合
化学
地理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