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

A、“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B、“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政策
C、“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D、“没收一切土地”的政策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文建设和有系统的社公主义改造。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文国家的封锁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情和援助
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D、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需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近年来。我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全面开放进一步深化,据统计,2016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832亿美元,连续两年位列世界第二,中国境外企业销售额1.5万亿美元,向所在国缴纳税费400亿美元,雇佣外方员工150万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超过9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在全球引资东道主中排名第三位,高附加值以及服务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持续增长,这表明()。

A、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完全转向高端
B、我国防范经济风险和外部冲击的能力已经形成
C、我国吸引外资的结构和质量正在不断优化
D、我国国际投资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之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

A、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
D、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

A、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由每一个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D、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要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社会和谐稳定的起码道德要求,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遵纪守法
B、助人为乐
C、爱护公物
D、文明礼貌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教育学
心理学
政治理论
英语二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