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从1953年开始,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文建设和有系统的社公主义改造。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A、资本主文国家的封锁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情和援助
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D、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

从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101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46次会议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他还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等生动而深刻的话语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简政放权旨在

A、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C、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D、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其创始人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们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毅然选样了充满荆棘坎坷的革命道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

A、德国是当时最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他们对时代有着超越常人的认知能力
C、社会历史条件和个人努力的相互作用
D、他们拥有优良的家教有最和教育经历

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物权法中,都有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经济秩序的内容,已经具有“公序良俗”的含义,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总则明确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未被公序良俗”,从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确立了禁止违反公序良俗的原则,这一规定体现了()。

A、道德为法律提供价值基础
B、对传统民法上的公序良俗原则的继承和发展
C、法律为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D、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教育学
心理学
政治理论
英语二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