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国有化工厂车间主任甲与副厂长乙(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共谋,在车间的某贵重零件仍能使用时,利用职务之便,制造该零件报废、需向五金厂(非国有企业)购买的假象(该零件价格26万元),以便非法占有货款。甲将实情告知五金厂负责人丙,嘱丙接到订单后,只向化工厂寄出供货单、发票而不需要实际供货,等五金厂收到化工厂的货款后,丙再将26万元货款汇至乙的个人账户。

丙为使五金厂能长期向化工厂供货,便提前将五金厂的26万元现金汇至乙的个人账户。乙随即让事后知情的妻子丁去银行取出26万元现金,并让丁将其中的13万元送给甲。3天后,化工厂会计准备按照乙的指示将26万元汇给五金厂时,因有人举报而未汇出。甲、乙见事情败露,主动向检察院投案,如实交待了上述罪行,并将26万元上交检察院。

此外,甲还向检察院揭发乙的其他犯罪事实:乙利用职务之便,长期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向其远房亲戚戊经营的原料公司采购商品,使化工厂损失近300万元;戊为了使乙长期关照原料公司,让乙的妻子丁未出资却享有原料公司10%的股份(乙、丁均知情),虽未进行股权转让登记,但已分给红利58万元,每次分红都是丁去原料公司领取现金。

问题:

请分析甲、乙、丙、丁、戊的刑事责任(包括犯罪性质、犯罪形态、共同犯罪、数罪并罚与法定量刑情节),须答出相应理由。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下列选项中对证据的客观性的理解准确的有()。

A、证据的客观性是由刑事案件本身的客观性决定的
B、根据物质存有第一,理解第二的基本原理,从刑事证据的来源考察,其客观性是必然存有的
C、因为证据经过司法工作人员等主体的收集,必须含有收集主体的主观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可能影响证据客观性的本质属性
D、承认和理解刑事证据的客观性,就不能把个人主观的判断、想象、假设等作为定案的证据来使用
E、承认和理解刑事证据的客观性,就不能把个人主观的判断、想象、假设等作为定案的证据来使用
F、证据事实即是案件事实

关于侵犯人身权利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强行与卖淫幼女发生性关系,事后给幼女500元的,构成强奸罪
B、使用暴力强迫单位职工以外的其他人员在采石场劳动的,构成强迫劳动罪
C、雇用16周岁未成年人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构成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
D、收留流浪儿童后,因儿童不听话将其出卖的,构成拐卖儿童罪

某甲年满16周岁,初中毕业以后因未考上高中,便在某企业上班,月工资为800元。某甲仍与其父母共同生活,有关某甲的下列行为,表述正确的是

A、某甲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一辆山地自行车(价值4000元),其父母认为过分奢侈,表示反对,因此,该行为无效
B、某甲因朋友过生日,用自己的工资购买了一份价值1000元的生日礼物,其父母因与某甲之朋友的父母有隙,表示反对,该行为无效
C、某甲与该单位的某女同事恋爱,父母认为某甲年龄太小,表示反对,因此,恋爱无效
D、某甲因骑车违章,将一老翁撞伤,老翁花去医药费5万元,因某甲无力支付,某甲之父母应承担赔偿责任

甲向乙讨债不成,遂将乙劫持并关押月余。甲的行为是()。

A、牵连犯
B、结合犯
C、连续犯
D、继续犯

关于构成要件要素,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传播淫秽物品罪中的“淫秽物品”是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中的“签订、履行”是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积极的构成要件要素
C、“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是诈骗罪中的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不成文的构成要件要素
D、“国家工作人员”是受贿罪的主体要素、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主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宪法
刑法
民法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