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桥基础为6根2.0m的桩基,桩长35m,桩顶设置承台。地质条件如下:原地面往下依次为2m的覆盖层和含15%砂砾石的土,施工水位比桩顶高1.5m,施工单位拟选用正循环回转转机,钢护筒结构,采用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寸。

问题:

1、在成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2、在清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方面?

3、如何进行水下混凝土的浇筑?

查看答案
正确答案:

1、在成孔过程中应注意:

(1)应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待泥浆进入孔内一定数量后方可开始钻孔;

(2)应连续钻孔,不得间断;在钻至护筒刃脚部位时应低档慢速;

(3)钻进过程中要确保高出孔外水位0.5m 以上,泥浆有损失时应及时补充、堵漏;

(4)每 2-3m 检查孔径与垂直度;

(5)应采用减压法钻进,以减小扩孔、弯孔和斜孔,并使钻杆维持垂直状态。

2、在清孔过程中应注意:

(1)用换浆法迅速清孔;

(2)清孔时必须保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

(3)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沉渣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混凝土浇筑要点:

(1)导管使用前应进行闭水试验

(水密、承压 )和接头抗拉试验;

(2)导管应居中稳步沉放;导管底部距桩底的距离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为0.25~0.4m;

(3)首次灌注剪球后必须满足导管端能埋入混凝土中0.8~1.2m ,缓慢倾倒混凝土,防止产生高压气囊;施工中导管应始终充满混凝土,且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2~6m,要及时测量混凝土顶面高度和埋管深度,并及时拆拔导管;

(4)导管下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应在该导管首批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否则应掺入缓凝剂;

(5)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完成。为保证桩的质量,应留比桩顶标高高出0.5~1.0m。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上一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破伤风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苦笑面容
B、颈项强直
C、张口困难
D、用弓反张
E、手足抽搐

妊娠腹痛的发病机制主要是

A、气血虚弱
B、气滞血瘀
C、寒湿凝滞
D、肝郁脾虚
E、气血运行不畅

根分叉区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坏死的牙髓
B、咬合创伤
C、釉突
D、菌斑
E、外伤

“耳”的五行属性是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

有些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易采用"钻牛角尖"的方式应对,这种应对方式属于

A、自我防御反应
B、情绪反应
C、行为反应
D、生理反应
E、认知反应
热门试题 更多>
相关题库更多>
水电
装饰
市政
水利
试卷库
试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