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联考面试热点——发展农村幼教
【背景材料】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非均衡性矛盾突出,城乡之间、 区域之间差距显著, 贫困地区、 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的战略目标,确立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的任务,指明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方向, 即“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和教师举办幼儿园(班) ”。
在中小学布局调整背景下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启示】
第一,明确政府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职责。明确幼儿教育的公共性与公益性,制定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与计划,是政府在发展幼儿教育事业中的作用与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确保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
第二,将农村幼儿教育的普及作为突破口。把改善贫困和弱势儿童的不利处境作为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的首要目标,将普及贫困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教育作为重点和突破口,使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接受幼儿教育, 才能体现 “促进教育公平 ”的宗旨。
第三,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扩大普惠性资源。公办幼儿园是落实政府责任,保证幼儿教育公益性的重要措施。通过举办一定数量的公办幼儿园,不仅有利于满足农村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需求,而且通过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可以有效引导幼儿教育的稳步、健康发展。
第四,落实教师地位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推进。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是幼儿教师队伍长期稳定与专业发展的保障。
第一,提高认识,统筹规划,确立幼儿教育发展目标。首先,将“加快幼儿教育发展”纳入县级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确立“逐步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积极推进城乡幼儿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发展目标。其次,制定县级幼儿教育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大农村小学附设四类幼儿园学制‘二改三’力度(学前两年改为学前三年),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普及水平和质量”,将幼儿教育发展摆上政府的工作日程。
第二,明确政府责任,推进目标管理。分年度将新建幼儿园和改建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的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政府与各乡镇学区,由县政府与乡镇政府、县教育局与乡镇学区签订教育目标责任书,将幼儿园建设与发展纳入各级干部考核内容,形成“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局面。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成立幼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形成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网络,确保农村幼儿园建设的推进。
第三,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针对不同情况,通过改建、撒并与整合以及新建等多种途径,实现“村村有幼儿园”的目标。与此同时,通过定向培养,农村小学撤并、调整后超编教师的“回流”与转岗,以及强化对所有幼儿教师的职后培训等措施,有效地破解农村幼儿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低下、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
第四,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按照“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办园基础,改善办园条件,加快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步伐”的要求,财政投入用于改扩建农村幼儿园,同时规定农村幼儿园的收费要全部投入到幼儿园的发展建设上。在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指出:要借中小学布局调整机会,新增投资用于新建、改建与改善农村幼儿园,进一步促进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当今社会,似乎弥漫着一股“阅读的焦虑”——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常常被拿出来对比:以色列人均每年阅读纸质书64本,而中国只有不到5本;“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读书”等恨铁不成钢的质问时常见诸报刊;还有随着互联网及数字化阅读的兴起而备受质疑的“浅阅读”“碎片化阅读”“娱乐化阅读”常常成为报刊讨论的话题⋯⋯一枚硬币总有两面,在忧虑的同时,我们也无时不感受到出版物的丰富、书籍传播方式的多元、网上购书的便捷、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全民阅读”的推广。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我国提出“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是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
公报的种类分为重大事项公报和重要决定公报。
①当然,下注的目的不在于宣布谁胜谁负。②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所有人变得更聪明。③无可非议性正是下注预言所要获得的。④下注迫使双方就定义明确的条件形成一致——让人们能够显而易见地看出谁对谁错。⑤但不幸的是,在实现这一目的方面,下注一贯是失败的。⑥而在于通过明确的定义,发现谁对现实的理解更加接近真实,以此取代又臭又长、毫无意义的争论。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法律规定,只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照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的证据,才可作为定案证据。这体现的是诉讼证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