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试网  > 试卷库  > 学历类  > 自考  > 自考专业(行政管理)  > 中国行政史  >  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
试题预览

为什么说五代时期中枢体制具有过渡性质

查看答案
收藏
纠错
正确答案:

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有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基本上具备后来宋代二府三司鼎足而立的分工体制,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唐代中枢决策程序分工体系的 痕迹。 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担任,参与内廷决策。后梁时,因为清除了宦官势力而改由士人充任,已成为掌握军事民政两方面决策大权的中枢机构。后唐时开始 将中书门下的兵房划归枢密院,并用武将主持枢密院,逐渐表现出枢密院专掌军务的发展趋势。后周政权时再次调整枢密院体制,规定枢密院长官仅是皇帝的顾问, 如不兼宰相职,则不能过问行政事务,同时不再以武人出任枢密使,这已和宋代枢密院体制基本相同。 中书门下在唐中朝以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五代时期职位继续下降。其原因一是中书门下要听命于枢密使,二是五代沿袭唐代翰林院学士之例设置了廷殿学 士,领有人宫草诏权,当然,如果宰相廷殿学士衔,也有草诏权,但所草之诏已不具有机要性质。这意味着宰相虽仍参与决策,但已丧失一部分参与权。 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是由唐后期的财政专使延续而来。自唐中叶以后,财政问题日益严重,财政工作日趋重要,为加强财政税收和管理,设置了一些财政 专使,如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常由宰相出任。五代时期后唐时,把盐铁、度支、户部合并,正式设置三司使作为财政之长,单独与皇帝商议财政决策,并独立 负责财政事务的执行工作。 总之,五代时期中枢机构已呈现出枢密院、中书门下和三司使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宋代二府三司制中枢新体制的雏形。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抗战期间,统一党政军领导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名词解释:票拟

辽朝在设立的南面官统中,掌握军政实权的机构是()。

隋唐对前代地方行政体制的主要调整措施

行政管理形式的直接决定性制约因素是()。

热门试题 更多>
某工业园引入一中外合资经营投资项目。项目投资总额(含增值税)为8000万美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0000万元,安装工程费3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5500万元,预备费3500万元。合资公司注册资本占投资总额40%,由中外双方按6:4的股份比例出资。注册资本全部用于建设投资,其余所需资金由银行贷款解决。项目建设期2年,资金使用比例各年均50%。注册资本和建设投资借款在各年年内均衡发生,借款年利率为5%,每年计息一次,建设期内不支付利息。项目外汇为1000万美元,全部用于支付进口设备原值(离岸价),从属费用按设备原值的25%以人民币计算,其中1台进口设备A的增值税为20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6%,设备关税税率为5%,设备的国内运杂费忽略不计。国内设备购置为12000万元(含增值税)。项目投资所含增值税在生产期抵扣,各项费用除注明以美元计外,均为人民币计。外汇汇率按照1美元=6.66元人民币计。(要求累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问题: 1、计算该投资项目中外双方各自的全权出资额(以美元计),并说明注册资本的出资方式有哪些? 2、除了进口设备的增值税和关税,一般进口设备的从属费用还可能包括哪几项? 3、计算项目的设备购置费和建设投资。 4、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暂定认为进口货物到岸价作为关税完税价格,则A设备的到岸价是多少? 5、计算该项目的建设期利息。
试题分类: 现代咨询方法与实务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水利
练习次数:1次
某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监理合同签订后,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要求项目监理机构在收到设计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后方可编制监理规划;同意技术负责人要求委托具有类似工程经验的副总工程师审批监理规划;不同意总监理工程师拟定的担任总监理工程师代表的人选,理由是:该人选仅工程师职称和5年工程实践经验,虽经监理业务培训,但不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 【事件2】:专业工程师在审查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开工报审表及相关资料时认为:现场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已建立,管理及施工人员已到位,进场道路及水、电、通信满足开工要求,但其它开工条件尚不具备。 【事件3】:施工过程中,总监理工程师安排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监理实施细则,并委托总监理工程师代表负责调配监理人员、检查监理人员工作和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 【事件4】:专业监理工程师巡视施工现场时,发现正在施工的部位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立即签发《监理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总监理工程师拟签发《工程暂停令》要求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建设单位以工期紧为由不同意停工,总监理工程师没有签发《工程暂停令》,也没有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最终因该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排除而导致严重的生产安全事故。 问题: 1、指出事件1中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做法有哪些不妥,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2、指出事件2中工程开工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3、指出事件3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妥,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4、分别指出事件4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总监理工程师对该生产安全事故是否承担责任,并说明理由。
试题分类: 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361次
某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监理机构发现某分项工程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经分析,造成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为:①工人操作技能差;②砂石含泥量大;③养护效果差;④气温过低;⑤未进行施工交底;⑥搅拌机失修。 事件2:对于深基坑工程,施工项目经理将组织编写的专项施工方案直接报送项目监理机构审核的同时,即开始组织基坑开挖。 事件3:施工中发现地质情况与地质勘察报告不符,施工单位提出工程变更申请。项目监理机构审查后,认为该工程变更(来源:建匠教育)涉及设计文件修改,在提出审查意见后将工程变更申请报送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委托原设计单位修改了设计文件。项目监理机构收到修改的设计文件后,立即要求施工单位据此安排施工,并在施工前组织了设计交底。 事件4:建设单位收到某材料供应商的举报,称施工单位已用于工程的某批装饰材料为不合格产品。据此,建设单位立即指令施工单位暂停施工,指令项目监理机构见证施工单位对该批材料的取样检则。经检测,该批材料为合格产品。为此,施工单位向项目监理机构提交了暂停施工后的人员窝工和机械闲置的费用索赔申请。 问题: 1.针对事件1中的质量问题绘制包含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大因果分析图,并将①~⑥项原因分别归入五大要因之中。 2.指出事件2中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做法。 3.指出事件3中项目监理机构做法的不妥之处,写出正确的处理程序。 4.事件4中,建设单位的做法是否妥当?项目监理机构是否应批准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申请?分别说明理由。
试题分类: 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201次
试题分类: 专业知识(给排水)
练习次数:0次
1991年5月30日凌晨,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田边管理区盆岭村个体户(挂名集体)王某一、王某二两对夫妇办的兴业制衣厂(来料加工企业),发生特大火灾,全厂付之一炬,造成72人死亡,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1989年期间,王某两对夫妇自筹资金建成一幢四层楼的厂房。同年11月以王某二之名签领营业执照开办石排镇兴业制衣厂,并与香港三裕公司签订来料加工协议,生产塑料雨衣。此后,在招收工人、生产、管理等方面都由王某一负责。投产后,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楼,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5月20日,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后扔下烟头引燃易燃物。当日凌晨4时20分左右,厂一楼突然起火,存放在楼层的大量生产原料PVC塑料布和成品雨衣7万多件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并封住了这幢四层楼厂房的惟一出口。楼内既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消防器材,亦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还将很多门、窗都用铁条焊死,造成工人扑火无力,逃避无门。浓烟烈火沿着楼梯和电梯井筒道大量窜入三、四层楼的工人宿舍。当时许多工人正在该楼内熟睡,没等醒来或还不知这里发生什么事情,就被熏死或烧死,最终造成64人直接熏死烧死,55人从窗口跳楼逃生。逃生人员中,两人当场摔死,6人摔伤、烧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共计造成72人死亡。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责任者、整改措施。
试题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11次
试题分类: 市政
练习次数:0次
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