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 谈谈文学接受的主客体分别需要什么条件。
一、文学接受心境要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接受者的兴趣接受者
要对具体的文学作品有兴趣。接受者仅有一般的文学兴趣还不行,还必须有针对某一部文学作品的特定的兴趣,如此阅读才能现实地进行。
2、接受者的审美心态接受者
需要暂时与现实生活拉开一定的距离,以保持一种审美的心态。文学作品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一片想象的审美天地。
3、接受者的对话愿望接受者
要有与作品及作者对话的愿望。阅读是接受主体主动、自主的精神活动,也是接受者与她人外部世界交往、交流的一种方式。
二、作为客体条件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相对于读者而言的一定的条件。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
作品必须满足接受者至少某一方面的阅读需求。读者的需求因思想水平、文化基础与文学修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往往又是多种动机因素并存、
混合的。
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文学接受是信息传递、精神沟通的活动,文学作品如果对接受者而言是难以理解的或不可理解的,就会形成
阅读障碍而使接受活动无法进行下去。
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作品必须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文学接受是审美文化的精神活动,它不但要求读者与作品之间在思想与情感上呼应、沟通,同时也需要两者在
艺术趣味上的契合、一致。
暂无解析
简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一诗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1)这段文字出于哪篇文章?作者是谁?
(2)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解释: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②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
利用语言进行趋吉避凶,反映了人们对语言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这一典故的主人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