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 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绵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 涛汹涌”的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 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学生海洋知识的理解
(1)对材料中王老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评析。
(2)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媒体组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而进行有机组合,材料中老师将教学与媒体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符合教学媒体的运用要求,是值得提倡的。
第一,直观型与抽象型媒体的组合。直观型媒体主要是指幻灯、投影、录音各种教具以及学生亲自参与的参观、访问等。材料中老师利用视频、音频、PPT等形式把教学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形式传播给学生,体现了直观与抽象的结合。
第二,图像型与音响型媒体的组合。音响型指录音、电唱等。图像型媒体“形”指图形、形象,“神”指离开图形、形象之中的思想、知识和艺术境界等。材料中老师在教学中,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海底世界,体现了音响型媒体,通过展示课件使所表现的海洋世界更加形象地体现了图像型媒体。
第三,静态型与动态型媒体的组合。静态型指表现事物静止状态的媒体,如幻灯、投影中的静止画面等。动态型媒体是指表现事物运动变化状态的媒体,如投影中的活动画面、电视等。材料中老师的PPT体现了静态型,播放海底的声音体现了动态,符合动态结合的特点。
因此,王老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媒体的使用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2)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包括:
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
②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
③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媒体;
④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媒体;
⑤依据媒体特征。
暂无解析
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敢于质疑。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取得成功的()。
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课间,王老师发现教室地面纸屑很多,便让劳动委员安排打扫,自己去另一个班上课了。劳动委员心想,等放学后再让值日生打扫吧。不料这时值周生来检查卫生,班级被扣分了。同学们纷纷责备劳动委员和值日生。他俩也为谁该负责争得面红耳赤。事后,劳动委员内疚不已,决定辞职。王老师知道后并没有马上处理,决定第二天以“扫地风波”为主题召开班会。
第二天上午,王老师找班干部谈话,分析得失,统一认识。下午,班会上劳动委员和值日生分别反省了自己的过错,其他班委成员、同学们也纷纷上台发言,承认以前没有很好配合,剖析各自存在的问题,表示不会让“扫地风波”重演。之后,王老师指出了劳动委员和值日生的不足,并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班会后,王老师单独找劳动委员和值日生谈心,肯定了他们对班级所做的努力。
劳动委员打消了“引咎辞职”的念头,表示要化内为动力,积极工作。同学们也增强了班级认同感。此后,班级卫生一直保持良好,多次获得“卫生流动红旗”,其他各方面也很有起色。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材料中王老师的教育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