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试网  > 试卷库  > 公务员  > 企业事业单位考试  > 事业单位联考  > 为了让学生懂得尊重、感恩父母,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假如你是某班的班主任,准备召开一次“我们爱爸爸妈妈”的主题班会,请设计一个活动方案(至少包括题目、设计依据、目标、内容与过程、效果检验方法等)。要求: (1)自选一个学段(小学、初中或高中); (2)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具有可操作性; (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4)总字数1200字左右。
试题预览

为了让学生懂得尊重、感恩父母,教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假如你是某班的班主任,准备召开一次“我们爱爸爸妈妈”的主题班会,请设计一个活动方案(至少包括题目、设计依据、目标、内容与过程、效果检验方法等)。要求:

(1)自选一个学段(小学、初中或高中);

(2)设计意图明确,依据合理、充分,具有可操作性;

(3)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4)总字数1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收藏
纠错
正确答案:

【题目】我们爱爸爸妈妈(小学)【设计依据】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家人的照顾,同时受社会的影响,出现对亲情漠视、父母淡然,不懂得尊重、关心父母的现象。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我准备召开一次以“我们爱爸爸妈妈”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目标】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2.通过活动架起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桥梁,使父母与子女相处更融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3.通过活动改变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目无他人;克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内容与过程】

(一)活动准备1.让学生分组收集与亲情有关的资料。2.了解父母的艰辛,回忆父母为你做的最令你感动的事。3.“你对父母知多少”问答卷。

(二)活动过程1.激发情感(1)播放歌曲《母亲》。(2)讲故事《-碗馄饨》。(3)学生听后谈谈感受。2.了解父母(1)学生汇报与亲情有关的资料。如:母亲节的由来、歌颂亲情的名句……(2)学生汇报父母的艰辛事迹。(3)学生回忆父母为自己做最令自己感动的事,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我采访我妈妈,我妈妈说我小时候晚上不睡觉,妈妈抱着我一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学生:我到五岁半还不懂得讲话,大家都说我是哑巴,可妈妈不信,一直教我讲话。老师:从同学们刚才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爸爸妈妈很爱你们,但是大家对爸爸妈妈的爱还不够,请问你们对自己的父母了解吗?(4)学生填写“你对父母知多少”的调查问卷。(5)班主任针对全班同学填写的调查问卷总结学生答卷情况。3.回报父母,付诸行动(1)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今后怎样回报父母的恩情?(学生分别谈要从以下几方面体贴爸爸妈妈:①倒开水;②按摩;③捶背;④考大学,让爸妈高兴;⑤赚很多的钱;⑥生病时陪他们;⑦讲笑话,逗爸妈开心;⑧爸爸妈妈累了,给他们表演节目。)老师:大家都说爸爸妈妈好,那么老师这里有道题要考考大家:平时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多媒体出示同学们孝敬父母的镜头:①xx帮爸妈煮饭;②xx帮妈妈择菜;③xx帮妈妈倒水……)(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扬这几位同学做得好的地方。)(2)教师模拟生活情景,学生用实际行动作答。老师:你们认为在家里应该怎样做?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有的当孩子,表演你们在家里的情景。(同学们分组表演,个别小组上台表演。父母生病、放学回到家、打扫卫生等情景。)老师:看到同学们都这么懂事,老师真的很高兴。希望同学们回家后都能以实际行动表达你们对爸爸妈妈的爱。(3)集体诵《新三字经》。

4.活动拓展(1)要求学生把参加活动的过程及感受写下来。(2)分组合作完成一份以“如何报答父母的恩情”为主题的手抄报,并在班上展览出来。(3)课外活动:开展报答父母恩情的实际活动。①让爱看得见:为父母捶背、洗衣服;②让爱听得见:一段表示感激的话或为父母唱一首颂歌;③开展以“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向父母献真情活动。5.班主任寄语这绚丽多彩的世界,这精彩纷呈的生活……是父母给予了我们。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整个世界。父母的爱,像银河里的繁星,数不清;我们对他们的回报,即使再多,也只是汇入大海的小溪,永远无法让海满溢。希望同学们都能以实际行动切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把感恩的心融汇到每件日常小事的点滴里!

【效果检验方法】1.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观察其是否形成感恩父母、关爱父母的思想意识;2.联系家长,了解学生对家长的态度、行为的变化;3.观察学生平时在校的表现。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关于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茶艺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艺术,但对“茶艺”的________诠释究竟是什么,却众说纷纭,即使开茶艺馆的人,也多半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戏曲在宋代形成之后,许多类型都以“杂剧”命名,如宋杂剧、元杂剧等,它们虽然是纯粹的戏剧,但是表现手法依然是“杂”的。戏曲可以让观众听到悦耳的歌声、诙谐滑稽的笑话、声情并茂的说白,看到让人欣怡的舞蹈身段、高难度的武打杂技和神似于生活动作的表演,只不过是将多种表演形式高度融合在一起罢了。由此可见,______,可以说,这是戏曲发展的重要规律。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π型人才指至少拥有两种专业技能,并能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高级复合型人才。π下面的两竖指两种专业技能,上面的一横指能将多门知识融会应用。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π型人才的是:

我们不得不承认,今天是一个影像主导传播的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四块屏幕——电脑、电视、电影和手机,它们主导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感观系统,甚至决定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我们不能利用视觉媒介有效地传播文化,还只停留在文字的地界内,也许就会被这个由视觉符号覆盖的时代所淘汰。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热门试题 更多>
试题分类: 面试
练习次数:0次
1991 年 5 月 30 日凌晨,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田边管理区盆岭村个体户(挂名集体)王某一、王某二两对夫妇办的兴业制衣厂(来料加工企业),发生特大火灾,全厂付之一炬,造成72 人死亡,47 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0 万元。1989 年期间,王某两对夫妇自筹资金建成一幢四层楼的厂房。同年11 月以王某二之名签领营业执照开办石排镇兴业制衣厂,并与香港三裕公司签订来料加工协议,生产塑料雨衣。此后,在招收工人、生产、管理等方面都由王某一负责。投产后,生产车间、仓库、工人宿舍同在一幢楼,原料、成品、废料、易燃物品胡乱放置。5月 20 日,加班工人梁某吸烟后扔下烟头引燃易燃物。当日凌晨 4 时 20 分左右, 厂一楼突然起火,存放在楼层的大量生产原料PVC 塑料布和成品雨衣7万多件着火,火势迅速蔓延并封住了这幢四层楼厂房的惟一出口。楼内既无防火栓、灭火器等起码消防器材,亦无防火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还将很多门、窗都用铁条焊死,造成工人扑火无力,逃避无门。浓烟烈火沿着楼梯和电梯井筒道大量窜入三、四层楼的工人宿舍。当时许多工人正在该楼内熟睡,没等醒来或还不知这里发生什么事情,就被熏死或烧死,最终造成64人直接熏死烧死, 55 人从窗口跳楼逃生。逃生人员中,两人当场摔死,6 人摔伤、烧伤过重,抢救无效死亡。共计造成72 人死亡。 针对上述事故案例,分析直接原因、间接原因、责任者、整改措施。
试题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52次
试题分类: 综合知识
练习次数:1次
C建筑工程公司原有从业人员650 人,为减员增效, 2009 年 3 月份将从业人员裁减到 350 人,质量部、安全部合并为质安部,原安全部的8 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转入下属二级单位,原安全部的职责转入质安部,具体工作由2 人承担。 2010 年 5 月,C公司获得某住宅楼工程的承建合同,中标后转包给长期挂靠的包工头甲某,从中收取管理费。 2010 年 5 月,甲找 C公司负责人借用吊车吊运一台800KG-m的塔式起重机组件,并借用了“ A”类汽车驾驶执照的员工乙和丙。 2010 年 11 月 6 日中午,乙把额定起重 8T的汽车式起重机开到工地, 丙用汽车将塔式起重机塔身组件运至工地,乙驾驶汽车式起重机开始作业, C公司机电队和运输队 7 名员工开始组装塔身。当日18 时,因吊车油料用完且天黑无照明,丙要求下班,甲不同意。甲找来汽油后,继续组装。20 时,发现塔吊的塔身首位倒置,无法与塔基对接。随后,甲找来3 名临时工,用钢绳绑定、人拉钢绳的方法扭转塔身,转动中塔身倾斜倒向地面,作业人员躲避不及,造成3 人死亡、 4 人重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此次事故类别并说明理由。 2、指出 C公司主要负责人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职责。3、分析本次事故暴露出的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4、提出为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
试题分类: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练习次数:12次
试题分类: 综合知识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技师(二级)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技师(二级)
练习次数:1次
扫一扫,手机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