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践中人们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审计进行分类。下列列示了一系列分类下的具体审计概念:报送审计、内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政府审计、事中审计、就地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事后审计、经营审计、制度基础审计。
按审计主体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三类。
按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分类, 可以将审计分为财务报表审计、 经营审计、 合规性审计三类。
按审计与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审计分为事前审计、事中 审计和事后审计三类。
按执行的地点分类,可以将审计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两类。
按照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审计可分为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三类。
暂无解析
会计师事务所于2019年1月8日与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签订了该公司2018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的业务约定书,2019年3月9日至16日执行外勤审计工作,3月20日完成审计工作,则审计报告的日期应当是()
逐一审查被审计单位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上的数量、单价,核对与总额是否相符,其最能证实的认定是()
如果被审计单位存货种类繁多、收发频繁、价值差异较大,注册会计师应当采用审查的具体方法是()
相对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下列属于列报相关的认定中最需要考虑的内容是()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存货已被银行质押,而被审计单位未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则下列会计报表认定有错误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