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1953年,在做关于《选举法》草案的说明时,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将来也一定要采用更为完备的选举制度,过渡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半个多世纪,中国为“完全平等的选举”所进行的努力从未停歇。伴随着此次选举法的第五次修改,我们已经迈出关键而重要的一步,但一个更加完善的选举制度依然有赖于我们在民主的新起点上继续探索和前进。
结合材料二,谈谈中国民主政治的历程是如何体现发展观点的?
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人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人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通过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决定》。自 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 1到4∶1。有人将此形象地称为“四个农民等于一个城里人 ”。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这一比例规定为1∶1。这一措施 ( )
①更好保证了城乡人民享有平等的选举权
②赋予了农民真正的选举权
③为完善基层民主管理提供了法制保证
④有利于完善选举制度,扩大人民民主
资料一: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综合国力的核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国家。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温家宝总理报告内容的依据。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相关法律,将每年4月15日定为
昔日唐代大诗人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让无数人感慨万千。今天要实现“居者有其屋 ”这一目标,就需要政府( )
①坚持以人为本,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④坚持群众路线,真情关心群众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