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大量应用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
A、直立性低血压B
锥体外系反应(EPS)是传统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包括4种:
1、急性肌张力障碍:最早出现。局部肌群的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呈现不自主的奇特表现,如,眼上翻,斜颈,颈后倾,面部扭曲等等。
2、静坐不能:治疗1~2周出现。来回走动,情绪焦虑或 不愉快,无法控制的激越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原地踏步等。
3、帕金森病:治疗的1~2月出现。运动不能,肌张力高,震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最初是运动过缓,写字越来越小。严重者有协调运动丧失,僵硬,佝偻姿势,慌张步态 ,面具养脸,粗大震颤,流涎,皮脂溢出。
4、迟发性运动障碍:多见于持续应用几年后。 以不自主的、有节律的刻板运动为特征。严重程度波动不定,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增加。最早为舌或口唇周围的轻微震颤。
男,38岁。突发呼吸困难伴短暂意识丧失,无咳嗽、咳痰及咳血。既往体健。查体:BP85/65mmHg,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少量哮鸣音,心率110次/分,P2亢进。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对明确诊断意义最大的检查是
关于发绀,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为成熟红细胞提供ATP主要过程是
女,43岁。近2周来发热,乏力,痰中带血,最高体温38°C,经“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1周无效,査体,体温37.8°C,脉搏84次/分,左上肺语颤减弱,呼吸音低,实验室检査血常规,WBC7.8X103/L,N0.73,L0.24。ESR43mm/h,胸部X线片示左上肺斑片状阴影,其内可见透亮区,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女,34岁,右骨折2小时,予手法复位,管型石育固定5小时后,患者感觉右手指麻木,肿胀,活动不灵,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未见异常,目前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