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考试网  > 试卷库  > 医卫类  > 医师考试  > 临床执业医师  > 第三单元  > 男,70岁。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活动障碍6小时,昏迷小时。1小时前呕暗红色血液1次。应首先考虑的呕血原因是
试题预览

男,70岁。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活动障碍6小时,昏迷小时。1小时前呕暗红色血液1次。应首先考虑的呕血原因是

A、急性胃黏膜病变
B、Dieulafoy病变
C、胃癌
D、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E、十二指肠溃疡
查看答案
收藏
纠错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女,25岁。右上腹刀刺伤1小时,烦躁、恶心、呕吐。查体:P106次/分,BP110/80mmHg。腹肌紧张,有局限压痛和反跳痛。CVP4cmH2O,Hb100g/L,血细胞比容0.35。首先应进行的处理是

女,50岁。纳差5年,面色苍白、乏力半年。胃镜检查见胃体黏膜苍白、变薄、血管透见明显。最可能实验室检查结果是

下列不属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结果的是

男,25岁。右胫前红肿2天,畏寒、发热1天。局部表皮发红,微隆起,指压稍褪色,边界清,右腹股沟淋巴结肿痛。目前最主要的处理措施是

男,64岁。突发上腹痛3小时,持续性,由上腹扩展到全腹,伴恶心、呕吐。查体:P110次/分,BP138/96mmHg。呼吸浅快,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阳性,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下列术前处理中最重要的是

热门试题 更多>
试题分类: 语文
练习次数:0次
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为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试题分类: 语文
练习次数:1次
试题分类: 历史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历史
练习次数:0次
试题分类: 历史
练习次数:1次
扫一扫,手机做题